350万株鲜花扮靓生物多样性大会
350万株鲜花扮靓生物多样性大会
本报记者 朱松梅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正在云南昆明召开,350万株怒放的鲜花扮靓了主会场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以及驻地和道路。这些姹紫嫣红出自北京城建园林花木公司。此次花卉设计有何特点?首善标准如何走进云南?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用最高标准移栽养护
“我们7月中标,立即从北京派50多位员工到昆明,总共60人驻场设计。”花木公司相关负责人韩铁军说。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服务于重大国事活动和国际交往活动的景观布置,其代表性作品是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的花卉布置。而在外省市为重大国事活动做景观布置,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共计363组立体景观、6个生物多样性主题花园、7.5万平方米地栽花卉。所用植物材料多达700余种,近1500个品种,350万株鲜花。
云南是动植物的王国,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花、杜鹃、月季等的原生种都在云南,“很多植物一种就能活。”降雨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合花卉生长。同样的植物品种,在昆明变得格外鲜艳,开花儿多,花期也长。“这些花儿9月底就到位了,估计能一直开到下霜。”韩铁军说。
自然条件虽然优越,花木公司丝毫没有降低生产和施工标准。他们在移栽花草前先要测定土壤性状和理化指标,根据植物需要加入化肥和进口泥炭。精细化的土壤改良加快了植物移栽后的恢复速度,当地花卉企业纷纷来参观学习。养护也格外精心。负责花卉养护的雷帅介绍,他和同事昼夜巡视管护,随时修剪残花杂草,保证花卉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世界来宾。
描绘浪漫的古滇胜景
抵达昆明之后,设计团队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设计。“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云南省博物馆,这是了解当地文脉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花木公司云南分公司负责人董黎说,设计师们把最具当地特色的元素,巧妙融入了花卉布置。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周边,127根花柱大气精美,它的设计理念取材于古滇国历史文物——“立鹿铜针筒”。在花材配置时,交替使用90多万株红色的开花海棠穴盘苗和黄草,强化了浮雕感。
在会展中心附近的花墙,“开篇”呈现了象征古滇文明的飞鹿和云南国宝级文物“牛虎铜案”,继之是吐东海水成滇池的矫健神龙,再到光芒四射的金马、云间飞落的碧鸡,描绘了浪漫神奇的古滇胜景。
万花廊迎接八方宾客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是COP15主会场,如今,会场周围花团锦簇,包括模纹花坛、入口处迎宾花廊、滨水花境、悬浮花岛等,诠释着“中国春城”的多彩形象。
在场馆主入口处,8万株植物立体栽植,形成了色彩绚丽的迎宾万花廊桥。“廊桥上共有近100种植物,光是兰花就有十来种,包括石斛兰、蝴蝶兰、文心兰等。”设计师张芳芳说,繁花展现出COP15东道国的热情和昆明“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特色。 【编辑:刘星辰】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
瘦手臂的方法有哪些?这3个动作让你的手臂瘦下来
-
湖北首次发放1亿元体育消费券 4大主题分2轮4批次投放
-
万亿级特别国债发行呼声渐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或成主要原因
-
英国女子在银行存款1.3万英镑 60年后账户多出100万英镑
-
平均每场只有一人? 影院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窘境
-
提前还款成为新风尚 不确定未来的新平衡策略
-
杭州又双叒叕跻身一线城市了? 杭州如何成为一线城市?
-
囤货潮一季度救了超市一命 二季度超市又该怎么办?
-
陕西太白一金矿巷道涌入泥石流事故致4人死亡
-
福建莆田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清零”
-
14天内有二连浩特市旅居史来(返)海口人员需凭核酸检测阴
-
卧冰拍摄珍稀野生动物获赞千万:60岁斜杠大爷学摄影出名了
-
从京东副总裁到渐冻症患者:人生中场 他开始生命的抗争
-
强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 局地降温可达14℃以上
-
名校硕士开摩的,积极人生何谈“浪费”
-
大风+寒潮!北京双预警生效中 北风劲吹需防风保暖
-
如果人间真有花花世界,一定是在这儿……
-
30分钟190元 “一日男友”游走在灰色地带
-
“我们的太空家园一定会越建越好!”
-
为什么要“探日”
-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
-
尿毒症老人出行不便 成都的雷锋车队当起“专职司机”
-
老年患者跨越数字鸿沟 成都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通老
-
“迁徙”亚洲象逛逛吃吃长胖了
-
肯德基推出炸酱面 洋快餐玩得转中式传统美食吗?
-
唐山LNG接收站为京津冀过冬备足“底气”
-
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
河南卫视再添新作 “奇妙游”中国风打动年轻人
-
“懒人调料”走红厨师要失业了?业内人士:不可能
-
满足停车需求、补齐服务短板,智慧停车减少出行烦恼
-
“适老产品”销量暴增七成 这届2.6亿“银发族”玩的是什
-
想停播《人民的名义》的“老政法”王立科 早该知道贪腐
-
食品老字号组团“闪”西单
-
350万株鲜花扮靓生物多样性大会
-
当下影视创作急需文学“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