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浙江年轻人不点外卖,开始“混”老年食堂了?

2023-07-28 10:31:10 中新浙里

20元就能吃到新鲜健康的两荤两素

这样的饭堂是你的“梦中情店”吗

小红书页面


(资料图)

最近

打卡“老年食堂”

在年轻群体中悄然盛行

“社区饭堂,城市的省钱密码”

“点不起外卖的上班族,正在涌入老年饭堂”

……

诸如此类的“省钱”“健康”tag

屡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

在杭州小营街道元宝街的幸福邻里食堂,10多平方的店内,埋头苦吃的顾客中一半是年轻人;

绍兴塔山街道水沟营社区食堂的手工点心可是抢手货,如果去晚了,就都被年轻人“抢”光了;

金华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的“美地大食堂”里,年轻人也排起了长队……

图为杭州城西一老年食堂内。张煜欢 摄

一荤一素只要10元

老年食堂里一半是年轻人

杭州的老年食堂很多,闸弄口附近有家店上个月新开业,整个食堂大约有100多平方米,提供的菜肴以中式快餐为主,有几十种菜品供应。窗口的菜价都非常便宜,蔬菜均价大约在4—6元,有套餐可以选择,一荤一素的套餐最低只需要10元……

食堂是对外开放的,年轻人也可以来吃,而且考虑到年轻人的下班时间可能比较晚,食堂开放到晚8点半

图源:都市快报

当然,由于是老年+爱心食堂,所以对老年人是有折扣的,老人只要年满60周岁,享受用餐折扣。60—79岁老人用餐打8折,80—89岁老人用餐打7折,90岁以上老人用餐打5折,100岁以上老人每天中午可以免费一餐。

从东坡肉到毛血旺

老年人和年轻人都爱

除了实惠的价格,年轻人爱吃老年食堂,是否美味的菜色也在默默发挥吸引力?

杭州古荡街道嘉荷社区“嘉味道”老年食堂中午的菜有咖喱烧牛腩、啤酒烧麻鸭、生炒小公鸡、木耳鹌鹑蛋、三鲜炖豆腐等,看起来都挺诱人。

东坡肉17元一块,油爆鸭18元一份,葱油粉芋9元一份,番茄炒蛋8元一份,最便宜的时蔬4元一份,粉皮6元一份。

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桥北社区老年食堂。王孟举摄

老年食堂的负责人梅师傅说,一开始,老年食堂一天只有30多个菜,1个辣菜,“多是老年食堂常见的大排、鸡腿、香干炒肉”。

后来考虑到周边能吃快餐的地方不多,附近上班和居住的年轻人又很多,于是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口味,增加了小炒肉、干锅花菜、毛血旺、酸辣土豆丝等,调整到一餐有55至60个菜可供选择,且里面有8至10个菜是辣菜

“年轻人口味重,也爱吃辣,喜欢吃小炒的偏多。”梅师傅说,老年食堂照顾了年轻人的胃,也引来了双向奔赴。

而且在吃饭时间上,老年人和年轻人也正好实现了“错峰就餐”,“中午的话,基本上老年人11点半就吃完了,11点半到下午1点半来吃饭的几乎都是年轻人,晚餐6点到7点也是年轻人的主场,一天来光顾的年轻人有200多个。”梅师傅说。

幸福邻里食堂。图源:潮新闻

为什么老年食堂能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抛弃了写字楼和商场里明晃晃的餐饮连锁,转而走进各个小区的深处寻找社区食堂?

首先,它便宜,“一份三菜一汤的套餐,营养均衡、两荤一素、无限续饭,只要16块钱”。其次,大多数社区食堂都有街道、政府背书,卫生标准有保障

吃多了调料包的年轻人,甚至给予了社区食堂在家常菜届的最高礼赞:吃起来像妈妈做的!“和外卖比起来,老年食堂的饭菜营养健康,干净卫生,而且便宜很多。”经常与同事来美地社区食堂吃午饭的李女士说,距离近和味美价廉是她选择来这里的原因。

位于金华多湖街道的美地社区食堂。图源:潮新闻

不只是在食堂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不少居民因为不想下厨,选择在社区食堂里用餐。

绍兴越城区北海街道快阁苑社区食堂,居民钟菊丽正陪着自己母亲就餐,桌上摆着蛋蒸肉、鸡蛋韭芽、清炒丝瓜,“我们4姐妹轮流陪老妈在食堂吃,夏天不用自己‘冒汗’做饭,减轻了不少负担。”

越城区水沟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老年食堂。图源:越牛新闻

王伟锋是快阁苑社区食堂每日早餐的“忠实粉丝”,对他来说,每天上班途中停车购买早餐比较麻烦,而在社区食堂,花10元左右就有很多选择,“关键是食材好,粥也熬得特别稠。”

老年食堂为何变得“商业化”“网红化”?

从2003年浙江省第一家老年食堂开办至今,浙江已建成老年食堂万余个(含助餐点),覆盖全省约55%的城乡社区。

随处可见、遍地开花的老年食堂,为浙江老年人群体们提供了重要的一日三餐解决方案,针对老人的低廉价格也是浙江惠老政策的体现。

长期以来,老年食堂面临着投入成本高、持续盈利难的问题,尽管有政府补贴,但若没有足够的顾客和销量,也很难长久支撑。

老年人节俭,吃食堂很少有“高消费”。“幸福邻里食堂”的员工表示,老年人比较节省,点上一个素菜加上一碗饭,只需要四块至五块,就算点两个菜,大多价位只要10块钱以下。“店里来的老年客户60%消费在10元钱左右,偶尔有花15到16元,算是比较高的了。”如果食堂只针对老年人开放,客流无法平衡成本收益。

图源:浙江在线

食堂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寻求变革。

“能够维持低价的秘诀,就是将食堂对公众开放,用对外经营的利润贴补社区老人的用餐费用。”金都美地社区党委书记刘丽莉认为,很多老年食堂不盈利,甚至难以为继,究其原因就是单纯定位在老年群体,过于狭窄,不如打开大门,扩大服务范围。“我觉得年轻人来老年食堂用餐是双赢,他们节省了用餐费用,吃得还健康;经营方能够良性运转,可以持续为老人和社区服务。”

“年轻人的加入,对社区食堂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反哺。”水沟营社区党委书记杨晓华表示,他们社区食堂前几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后来通过“敞开经营+点心外带”等,扩大了食堂的服务范围,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从而一举扭亏为盈。“这更像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模式,让食堂能够实现自我造血。”

图源:中国新闻网

年轻人涌入老年食堂,既是对老年食堂的肯定,也对长者食堂提出了新的需求。其公益、薄利的属性在带来“好吃不贵”的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承载量。

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让这项民生工程更有温度?还得根据不同社区特点探索为民服务的方法。

邻里食堂 图源:潮新闻

业内人士认为,社区食堂要实现长期健康运营,要靠政府扶持和市场化两条腿走路。

“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社区食堂能够实现‘微利可持续’,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工系副教授李伟梁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及企业,要做好市场需求调研、积极拓展社区老年食堂的服务范围,在保障周边老年居民就餐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布局精准选址、打造多样化高质量菜品等方式,满足更多人的用餐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